19.1Km 2024-04-07
全北特別自治道益山市王宮面宮城路666
* 被稱為王宮里聖地的王宮里遺跡 *
王宮里遺跡1998年9月17日被列為史蹟第408號,面積達21萬6,862㎡。這裡又被稱為「王宮里聖地」,關於其建築年代有好幾種說法,有馬韓箕準在此建都之說,有百濟武王遷都或將此地作為別都之說,也有高句麗遺民安勝自立為報德國之王並在此建都之說,以及後百濟甄萱於此建都之說。據考古調查的結果,王宮里遺跡被認為是歷經三個時期(百濟後期~統一新羅後期)所建的王宮。石塔東側30m處,發現了2座統一新羅時期的瓦窯址。特別是以圍繞石塔周邊丘陵地為中心,還找到了呈正方型的平地城城郭相關文物,城郭的樣貌也透過發掘工程漸漸展現。此外,還在城郭內外發現寬約1m、用扁平的石頭鋪設而成的設施,是有助於城郭研究的好資料。在此地區內還發現了能了解王宮里五層石塔(國寶第289號)與寺址配置的文物,以及外側圍起來的正方型城,是佐證此地為百濟後期遷都益山或將益山建為別都的重要遺址。
* 王宮里遺跡,百濟史謎題的鑰匙 *
王宮里遺跡與益山彌勒寺址是最大型的百濟遺址。王宮里遺跡受到矚目不在於其大小,而是因為它能作為此地曾是百濟王都的王都說,以及百濟後期遷都益山說等歷史假說的證明。益山曾為百濟王都的學說,在《新增東國輿地勝覽大東地誌:益山邑誌》等文獻中有所記載。上面留有此地曾為「過去的王宮遺址」、「武王興建別都之處」、「馬韓的宮城舊址」等記錄。這些資料與王宮里遺跡的發掘,雖然成為益山過去為百濟王都一說的有力論據,但至今仍是百濟史尚待解決的謎題。
* 王宮里遺跡展示館 *
王宮里遺跡展示館建於王宮里五層石塔所在的王宮里遺跡南側,於2008年開館,館內介紹了於遺跡發掘調查過程中確認的內容,並展出相關出土文物,起到文化教育空間的作用。王宮里遺跡是從1989年起,花費20年的時間發掘考察的結果。可以確定這裡曾是百濟武王時期建立的王宮,後來王宮的重要建築坍塌毀損,而於原址上建造了寺院。在展示館內展出了王宮里遺跡考古調查的影片,以及重要出土文物,讓訪客能輕鬆認識遺跡。在此遊客還能觸摸百濟瓦片,一覽百濟瓦片的製作過程,或進行木板拓印體驗。在王宮里遺跡內可以找到韓國古代王宮裡最早出現的外郭城牆,王處理政事、執行儀式的正殿等14個建築遺址,百濟最好的庭園遺址,生產金、玻璃、銅的工房址,以及韓國最早的衛生設施大型洗手間遺址等。對於掌握王宮的修築過程與當時的宮廷生活,皆為非常重要的資料。而展示館內挑選並展出了約300多件出土文物,以及能象徵王宮的金製品、玻璃製品、首府名印章瓦、有顎土器、蓮紋瓦當、各種印章瓦與土器、生產金與玻璃製品的熔爐等。
* 開館日 : 2008年12月23日
19.2Km 2024-04-07
全北特別自治道完州郡所陽面
+82-63-243-7657
傳言這座寺廟是西元604年由瑞巖大師所創建。另有傳言,依據極樂殿重修記這本傳說故事,新羅末期崔龍角騎著馬在全國各地遊山玩水,到鳳山南邊時,抓著紫藤的藤蔓爬上山頂,在山頂某一草叢內發散著祥瑞的光芒。隨著光芒走去,有三隻鳳凰在那飛舞,於是他就在此搭建了圍鳳寺(威鳳寺)。威鳳寺現有建築物是主殿的普光明殿與極樂殿、觀音殿、羅漢殿、三聖閣、威鳳禪院、羅月堂、一柱門,還有寮舍房。現有建築物中的普光明殿是寶物第608號,內部中央安置有坐著的佛像-釋迦如來坐像,左右另有好幾尊站立佛像。
19.3Km 2024-04-06
全北特別自治道益山市德基1街104
2022年開幕的大型咖啡廳,種植著100棵以上樹木的香蕉溫室尤其知名,同時還種植了柑橘樹。招牌餐點為使用自種農作物製成的柑橘汁與經典香蕉布丁。包括散發異國風情的香蕉溫室在內,整間咖啡廳都適合取景拍照。
19.4Km 2024-04-07
全北特別自治道完州郡所陽面大興里
+82-63-290-3930
威鳳瀑布位於全羅北道完州郡所陽面大興里威鳳村。威鳳瀑布名稱來自於威鳳山,其聚集了威鳳山南邊的水後,從東北方高處河流宣洩而下。瀑布上層約50m,下層約20m,是兩段式瀑布,因而有兄弟瀑布的別名。 瀑布周圍有獨特造型的石頭與蔭鬱的樹林,景色非常優美,獲選為全州8大美景中的一景。